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將身體延伸的遠距溝通藝術 / Paul Sermon


        出生於1966年生於英國牛津的新媒體藝術Paul Sermon運用遠距傳播技術,試圖將人與人遠距溝通的過程作為創作元素。作品大致的概念是製造兩個極盡相同的空間,也許是客廳、餐廳、臥室,兩個空間不同的地方是其中一個空間顏色全是藍色的,以便在遠距傳輸過程中加以去背。這兩個空間相同都各會有一台電視,這電視所播放的就是原物件(意指沒處理過的物件)的空間以及藍色去背後的空間兩者的合成影像,此外有的作品的背景中甚至會加上些影片或者一些製作特效後的影片。兩個不同以上的觀者,同時分別進入兩個空間,原物件的空間的影像出現在電視中,當然關者一同,而另外一間藍色空間中的觀眾,由於經過去背的處理,只剩下人像進入了相同的電視影像中,兩者藉由這樣的傳播及處理方式讓原本在不同空間的兩個人出現在同一空間中。

All the world’s a screen was an interactive telematic project created by Paul Sermon and Charlotte Goul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alford, developed during their residency at the Museu d’Art Contemporani de Barcelona MACBA Study Centre and their studio residency at Hangar.org, a visual arts production centre in Poblenou, Barcelona. Project Partners included: MadLab madlab.org.uk, Hangar.org www.hangar.org and MACBA Study Centre www.macba.cat.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University of Salford www.salford.ac.uk and Arts Council England www.artscouncil.org.uk
All the world’s a screen was an interactive telematic project created by Paul Sermon and Charlotte Goul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alford, developed during their residency at the Museu d’Art Contemporani de Barcelona MACBA Study Centre and their studio residency at Hangar.org, a visual arts production centre in Poblenou, Barcelona. Project Partners included: MadLab madlab.org.uk, Hangar.org www.hangar.org and MACBA Study Centre www.macba.cat.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University of Salford www.salford.ac.uk and Arts Council England www.artscouncil.org.uk



PAUL SERMON, THERE’S NO SIMULATION LIKE HOME-TABLE(1), Brighton, 1999

PAUL SERMON, THERE’S NO SIMULATION LIKE HOME-TABLE(2), Brighton, 1999



而有些作品另外所加上去的影像,則是讓這個空間跳脫現有的空間,而進入了一個有「事件」的空間。觀眾藉由這樣的遠距傳輸裝置彼此在一個虛擬不存在的空間中相遇,並且可以透過電視感受到兩者正處於有著對方存在的空間中。在此我們可以感受到電視影像,在人們的經驗中,的確已成為一個身體的延伸,一個比真實還要真實的視覺幻像。即便人們可以透過這樣的傳播方式感受彼此的存在與同意空間中,終究還是得透過這個電視框才能感受到,而且這樣的感受是存在電視之中的,人體跟電視之間終究隔著一道無法接近及接觸的距離。

PAUL SERMON, TELEMATIC VISION, ZKM Centre, 1993

PAUL SERMON, TELEMATIC DREAMING, Los Angeles , 1994

在台灣有一件作品僅只有將兩個觀眾的頭和手合成於同一個空間中,在這個裝置當中,作者不僅只是處理遠距溝通而已,更是呈現了當人們在使用電腦即時通訊軟體透過網際網路彼此溝通的一個狀態。透過電腦即時通訊軟體來溝通,大多只能感受到彼此的聲音及頭像甚至是雙手,鮮少有全身影像在進行溝通的。此外,他甚至加上了些台灣的文化元件,像是KTV的霓虹燈、寺廟的佛燈等。這些場合皆具有一種觀者即為表演者、表演者亦為觀者的狀態,甚至有一種在精神上具有空間轉換的成分。以KTV而言,當人們在進行歌唱的時候,在那樣的空間中並非是唱給別人聽,而是表演給自己欣賞,透過麥克風及喇叭所播放出來的聲音通常除了是給其他管者聽的之外最主要的是讓自己能夠聽得清楚自己的聲音跟音樂合奏的狀態,甚至透過電視中所呈現的畫面更讓自己似乎能夠成為畫面中的主角跟著主角中的姿態表演,甚至進入了影像內的空間之中。就以Paul Sermon的作品而言,似乎也有著當觀眾進入他的作品中相同有一種恰似真的進入了電視的影框內的臨場感。


Headroom 腦‧想像世界, 台北, 2006



保羅.瑟曼 Paul SERMON
         1966
年生於英國牛津,保羅.瑟曼以獨特的電子傳訊藝術Telematic Art)聞名國際。1991年自瑞丁大學取得美術碩士學位,並於同年以《現在考慮一下人民吧》超媒體裝置藝術榮獲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互動藝術類金尼卡大獎。瑟曼不斷接受各美術機構委託創作,並於2006年應邀擔任台北國藝術村駐村藝術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