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小凌】2011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主題為《聽見,以及那些未被聽見的-台灣社會聲音圖景》,是一項關於「聲音」、鋪陳台灣的「社會聲音圖景」的展覽。北美館長吳光庭今天宣佈邀請兩位藝術家王虹凱及蘇育賢參與,屆時展場中將設置一座聲音資料庫/酒吧。在勾勒社會聲音與時代的關係,同時探索聲音如何被聽見,和它具有的政治社會性。
王虹凱作品《咱的做工進行曲》,以「聲音」為主要創作內容與概念,她認為:「聆聽是政治的」。她超越只是主觀紀錄、採集聲音的音景製作,以集體參與「錄音」的方式探索台灣的歷史與社會空間。王虹凱回到家鄉雲林虎尾,與當地已有超過百年歷史的製糖廠合作,邀請退休員工和他們的家屬回到工廠,以舉行聲音工作坊循序引導,將麥克風交由退休員工及其家屬,主動錄製他們昔日工作和生活環境的聲音。
蘇育賢作品《那些沒什麼的聲音》,是針對平凡的市井小民所作的計畫。他深入社會底層,重新關注那些過著各自不同卻又平凡生活的人們,他們包括拾荒者、外籍船工、流浪漢等。蘇育賢邀請他們透過組成樂團、製作「音樂」,以專輯、文件等類似獨立樂團的生產方式,為這些社會個體或群體發行他們的素人專輯,並作為他們發聲的管道。這些「樂團」是社會中的「差異的聲音」的隱喻,他們未經訓練的音樂強調出個體的存在,蘇育賢說,這是「讓他們去說去唱出在我們身邊卻又遙遠陌生的聲音。」
策展人鄭慧華說,展覽場將設置規畫的「聲音資料庫/酒吧」,以影音檔案勾勒台灣在地的歷史轉近與社會背景。觀眾在這得以輕鬆休憩的公共空間裡以閱聽方式進入台灣社會脈絡。文化論述者張鐵志、羅悅全和建築師劉國滄共同組織與設計這個聲音資料庫/酒吧。它鋪陳台灣解嚴至今(1987~)的社運聲音與聲音創作,其中網羅十數組對台灣社會產生改變推動力的「聲音事件與紀錄」。此外,展覽開幕期間有台灣聲音藝術家暨表演藝術家王福瑞、林其蔚及DJ@llen的現場演出。
普里奇歐尼宮邸(Palazzo delle Prigioni),台灣館外觀
蘇育賢作品《那些沒什麼的聲音》
台灣館內
台灣館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