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8日 星期六

改善民眾行為的藝術

編輯者:賴韋光 老師

在後學編輯藝術饗宴的最後一篇文章,來介紹藝術除了陶冶人心、美化世界外,他還具有改善社會的一面。底下有三個短片,在這影片中都透過科技藝術作品來與民眾互動而達到改善社會的功能,而以下這三支短片剛好都是與環境保護有關:

音效垃圾桶
這是在路邊設置一個垃圾桶,當民眾將垃圾丟入桶子後會產生出一個物品掉入深淵的聲音,讓民眾好奇的以為是否真的有這麼的誇張。甚至會讓民眾多撿一些附近的垃圾丟進去試試,這不僅增加了丟垃圾的趣味,也提昇了主動清潔的意願。

鋼琴階梯
這鋼琴階梯更為有趣了,他不僅讓民眾多多行走樓梯而非手扶梯,更讓一個簡單的上樓增添了美妙的音樂。

電玩資源回收箱
這是一款裝設在路邊的資源回收統,這如同投籃機一樣會累積分數,當民眾將瓶子投入桶內回收時會閃燈來指示民眾該投入的孔,投中了就有積分,最高的分數將會累計在上頭。相同的也會讓民眾蒐集更多的瓶子來進行回收。

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台灣旅美藝術家黃世傑 Huang, Shih Chieh


編輯者:賴韋光 老師
世傑,1975 年出生的台北人。後來就讀於聖地牙哥加州大學分校,並在紐約的視覺藝術學院取得碩士學位(MFA)。在成長過程中,習慣自己修理家中的機器,以及組裝遙控賽車。總是對於「發現事物如何運作」很感興趣。


他的作品,大多運用現代文明社會中常出現的一些零件作為作品創作的元素,例如超薄的塑膠袋加上活動行封口機,再搭配電風扇作為動力,就產生了一個會動的雕塑。放在大草皮上,遠看就像隻活生生的蚯蚓,探出頭來活動。
http://3.media.tumblr.com/2ZlfXPtCNbus8p42yp4UAjsU_400.jpg
影片觀賞1


此外,電腦零件中的風扇,在台灣的電子街、五金行中是非常容易看到的物品,但是透過藝術家的組合,卻也拼湊出非常有趣的作品,寶特瓶、小型風扇、LED燈、螢光筆,就變成了一個像是一個電子科技的生物。
http://farm1.static.flickr.com/40/115574569_6a88eed40b.jpg
影片觀賞2


或是我們每天都買早餐都會得到的一指塑膠袋,在精心設計過後,一整叢的裝置在一起,就如同精靈森林裡面會呼吸的小香菇。這些創意不只是隨手的組合,從藝術家材料的選擇中可以看得出來這些素材不僅僅是方便取得,更是我們生活周遭多到常被忽略的小東西,這些常被人們所濫用的資源往往最後都成了垃圾。但是也由於這些材料的通俗易見,成為作品之後,才更能讓人們產生出一種美感上的落差,而這落差竟也是一種讓人印象深刻的視覺感官。或許,下次當你拿到了這些資源時,或許可以想想他們能如何拼湊出一個有創意的作品。

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華人當代藝術四大金剛:黃永砯


編輯者:賴韋光 老師


  1954年出生於中國福建省廈門
1982年 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

作為世界上最知名的當代華人藝術家,黃永砯和徐冰、蔡國強、谷文達被稱為中國當代藝術“四大金剛”。但相對其他幾位,黃永砯較少接受媒體采訪,因此當記者開玩笑說他是“沉默的金剛”,他好像不同意也不拒絕。費大為說黃永砯狡猾得像泥鰍一樣不容易被人抓住——這話用的是贊賞的口氣。黃永砯的整個工作都受到維特根斯坦的影響,而維特根斯坦哲學最關鍵的一句話就是:“世界上有一部分事物是不可言說的,對於這部分不可言說的事物,我們只能保持沉默。”黃永砯給他加了句:“或者是保持沉默,或者是亂說”。


喬治五世的噩夢

《喬治五世的惡夢》的創作靈感來自自然歷史博物館。根據歷史圖片資料記載,1911年酷愛打獵的英皇喬治五世參觀了尼泊爾,他用了3天時間在眾多護衛的簇擁下,乘象椅打獵,其中一天就射殺了四隻老虎。2000年黃永砯參觀英國小城Bristol的博物館,看到了疑似這四隻中其中之一的老虎標本——它是喬治五世1911年捐贈的。偶然,黃永砯又在參觀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時候發現了一件老虎襲擊大象的標本,這是1887年奧利翁公爵根據他的親身經歷製作的,而老虎襲擊的位置正好與喬治五世當年乘坐象椅的位置一致。黃永砯將這兩個事件巧妙地聯繫起來,創作了這件由老虎襲擊空象椅的作品。他認為,1887-1911年是西方殖民發展的全盛時期,那一段的所有文物包括所謂“純粹”的自然史,動物標本無不與政治有關。在2002年6月11日,巴塞爾藝術博覽會開幕這天,帶有英國皇家標誌的被老虎襲擊的空象椅,變成了喬治五世2002年所作的惡夢。





蛇塔
中國藝術家黃永砯的作品展正在紐約的Barbara Gladsone畫廊進行,展出的是一件大型裝置作品“蛇塔”。這是他繼2007年之後,第二次在這家畫廊做展覽,這件裝置也是專門為這次展覽而創作的。這是以蛇的骨架為主做的一個塔狀裝置,從尾部到頭部的環形設計充滿了不同歷史和宗教的細微暗示。蛇的肋骨幻化為這個裝置的弧狀支撐,塔的部分格局巧妙的構成了一個十字。參觀的觀眾被鼓勵走上這個塔,在行走的過程中更好的體會不同文化和歷史的講述。黃永砯出生於1954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他的作品之前在很多國家藝術機構被展示過,並參加過1999年的威尼斯雙年展。


《龍舟》,2003年作於巴黎
黃永砯,在過去的20年裡發展起來的中國最著名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他以大型裝置和雕塑作品而聞名全球。黃永砯通過創作新的裝置藝術作品來探索19世紀尤其是鴉片戰爭時期的中英之間復雜的皇室歷史。本次展覽以“歡樂”(Frolic)為主題,取自1844年建造的對中國進行鴉片貿易的商船的名字。


世界劇場-橋
對立邊界中的逃逸路線ligne de fuite黃永砯的創作通常凸顯出「差異」與「衝突」的意念,一如《世界劇場》與《蝙蝠計劃》這兩件作品。而基於中國陰陽思考模式,換個角度來看,這兩種定義卻也是維持平衡不可或缺的另一條件。可是這樣的二元性則因為前所未料的禁展事件而有了另一重要的面向,即當藝術家的創作自由成為社會與政治手段下犧牲的籌碼,這樣的壓迫反過來也質疑著今日既存道德價值的永續性,以及我們對於規範與制度的服從慣性。在黃永砯的作品中,不定性的「偶然因子chance」常是引發觀者自我反省的外來因素,一如藝術家所參考的《易經》脈絡,它也像是德勒茲所言的第三條路徑,在對立的邊界,衝突與平衡之間演譯出另一種選擇,指向域外與它處的另一條逃逸路線(ligne de fuite),體現出世界本質上的流變不息。



六十甲子車 
今年四月在香港蘇富比春拍的亞洲當代藝術專場中,黃永砯的作品《六十甲子車》經過買家幾番競拍後,以338萬港元成交,並刷新了個人拍賣紀錄。這個木頭做得小車賣的可以堪比法拉利,貌似當代藝術的拍賣市場有所回暖了。

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華人當代藝術四大金剛:徐冰


編輯者:賴韋光 老師
001ec949ff5c0bb2ae3d0c.jpg (385×500)冰(1955年-)中國現代藝術家,現居美國。 徐冰出生於四川,在北京長大。1975年,文化大革命時下鄉待了兩年。1977年進入中央美術學院,取得藝術創作碩士學位,於1990年移居美國,目前居住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 徐冰的作品曾在加拿大國家藝廊、澳洲國家藝廊、和南非、倫敦、紐約等地展出過。他是美國1999年7月麥克阿瑟獎(en:MacArthur Foundation)「天才」獎(Genius Award)的得主。當時獎項頒發給他的原因基於「在書法和版畫上具有原創性、醒思、直觀的能力,替社會做出了重要貢獻」。2003年榮獲福岡亞洲文化獎藝術・文化獎。

書 Book from the Sky 
1987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lpmriQmyFL3dM5RBc-FzHfO-WrvOX4WM9APzlkTEw3SjbLB1QnVxmSndxrwX-mUjCh5V3ER0PSGOFaQeEBZ81t3rPyat6QVwOtAPDjO8hmx3aOR4BavjR7Ayye1h2ko3STsQpB6LmTj8/s320/clip_image003.jpg


展覽地點:ludwid博物馆, 柏林東亞博物館 / 德國
材料:綜合媒材裝置/ 手工刻版、印刷及傳統書裝籍釘

在文革時期,徐冰就以自刻方塊字的方式,開始創作新的漢字,在三年間,他一共刻了4千多個無人能懂的漢字。並用這些字印出了《析世鑒》這件作品(又稱做 「天書」),此作品是在大張的連續宣紙上印滿了他所造的新字,並以垂掛的方式鋪滿展場的天花板和四面牆壁,面積約有300平方公尺,在地板上則擺放120 套、一套有四冊的中國傳統線裝書,書中也全部用宋版印刷的風格,印滿了這些無人能懂的漢字。「天書」的第一次展出是1989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中展出。


文方塊字書法入門Square Calligraphy Classroom 1994-1996 
http://byfiles.storage.msn.com/y1ppiZ6C1yg3lPnIHlM2zkQxpMncWE9aOy62zBiatdBoOK27dYJmshmrJ3nZ2qSq2twKUdKKlIrldU





展覽地點: 哥本哈根美術館 / 丹麥
材料:宗合媒材裝置 / 被改成教室的展廳

方塊字也被稱為“徐氏新英文書法”,是藝術家設計的一種看起來像中文,但實為英文的新的書寫形式。藝術家以裝置藝術為理由,將畫廊改為推廣這種書法的教 室。教室中有黑板,課桌椅,筆墨書寫用具及教學掛圖。為此藝術家著有《英文方塊字書法入門》教科書和《英文方塊字教學》錄影帶以及傳統書法訓練所用的《描 紅練習本》。觀眾來到展廳,便進入了一個學習的場所。面對這些來自“英語文化的東方書法”,使參與者獲得一種從未有過的經驗。在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轉換 中,人們對文化的舊有概念受到挑戰,從而打開更多思維的空間,以找回認知的原點。
同時,藝術家收集了世界各地參與者的方塊字書法,做為“學生作業觀摩”,陳列於下一個被設置的教室中。

子撈月 Monkeys Grasp for the Moon
2001



材料: 木

這件作品是為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學會.塞克勒國家美術館,貫穿全樓的旋梯空間設計的. 是一件永久陳列的作品.

此作品借用一則中國古老寓言故事轉化而來;故事中,一群猴子看見皎潔明月在水中蕩漾,它們想把月亮留住. 它們用長尾從樹上倒掛下來, 手牽手形成一個"猴繩"垂向水面,要取水中之月.但當它們的手一觸碰到水面時, 月亮就不見了. 作品詼諧地將人類永遠的疑問,通過中國的哲思闡述出來, 這在今天具有特殊的意義.

此裝置將二十一個不同語言,字義為“猴“的文字象形化(也可說是抽象化), 用“筆畫”一個鉤著另一個,由天窗頂端直到底層噴水池的水面,宛如一行連綿草書懸空而降.

2009年7月20日 星期一

華人當代藝術四大金剛:谷文達


撰文者:賴韋光 老師
文達1955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上虞。 一九七三年畢業於上海市工藝美術學校。 一九八一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研究生班。 師從陸儼少先生。獲文學碩士學位。1987年移居美國紐約,現為職業畫家,曾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畫廊舉辦展覽。今年獲得“2009馬爹利非凡藝術人物。而其代表作品:裝置藝術《碑林》、人髮系列裝置藝術《聯合國》等。

《碑林》主要以撰寫「唐詩後著」為主要的創作題材,並且以石碑的方式呈現一個壯觀的碑林場面。而這些所謂的「唐詩後著」是將原本的唐詩翻譯成英文,再以英文的音譯直接以中文字翻出,再以所翻出的中文音譯寫成新的詩體。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In the quiet night Tang Dynasty: Li Bai

  So bright a gleam on the foot of my bed-
  Could there have been a frost already?
  Lifting myself to look, I found that it was moonlight.
  Sinking back again, I thought suddenly of home.

  搜捕癩禿,餓割狸羚,昂澤府的阿婦賣敗德。
  哭的賊兒,還服病蛾,婦裸肆打惹弟。
  樂夫亭霾塞埠,路客哀坊德,咂大是夢淚涕。
  性可淫,拜客惡感,愛燒殺,蹬驪傲婦紅。

http://img5.artxun.com/www_msppj_com_HC_VisualAngle/0/2027/thumbnail_400_400.jpg




《聯合國》是蒐集該展覽國家人民的頭髮來進行創作,有的是以頭髮編織成一幅繪畫、符號、文字,或者編織成長達幾公里法束。並且將這些作品讓該國來典藏,透過藝術家的創作讓國家內參與的民眾產生了一個特殊的凝聚力及情感的匯集。
http://news.xinhuanet.com/shuhua/2009-03/18/xinsrc_24203061816276252614524.JPG


http://cimg2.163.com/catchpic/7/7B/7B2250D8E22029282B4032CD461A009B.gif

http://culture.people.com.cn/mediafile/200807/21/F200807211029323090626917.jpg

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華人當代藝術四大金剛:蔡國強


撰文者:賴韋光老師
些日子新聞上有報導馬總統的女兒正好在國際知名的華人藝術家「蔡國強」的工作室擔任助理,而這讓後學想到的是台灣對於政治的關切還真的遠比藝術(甚至是國際知名的)還高了許多,因此後學想借由電子報來介紹華人藝術圈當中當代藝術的四大金剛。這四大金剛大多善用中國的「符號」,而這些「符號」未必就是建築物上得圖騰、國畫中的印章等這類名為符號的東西。所謂「符號」在現代人的用語中他是一個具有意義的圖形;然而就其本身的意義卻是一個具有可以指涉其他物件的一種視覺(或者聽覺)的圖像。舉例來說,我們看到紅色中間有白色橫線的交通號誌會知道那是禁止通行;正如同我們看到作品的一些元素會讓我們聯想到「中國文化」,而這些元素就是所謂的「符號」。接下來我們以四個月的藝術饗宴來介紹華人當代藝術的四大金剛如何以中國符號來進行創作,而這四大金剛分別是:黃永砯(1954 )、徐冰(1955)、谷文達(1956)、蔡國強(1957),本期就先來介紹大家耳熟能響的蔡國強。

蔡國強(1957年-),1957年出生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1985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1986年至1995年旅居日本,80年代中期開始使用中國發明的火藥創作作品,目前在美國紐約居住和工作。擔任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開閉幕式的核心創意成員及視覺特效藝術總設計。他的煙火並非在台灣可以看到所謂國慶煙火或者跨年煙火,而是他的作品著重在雲霧的效果,這黑與白的雲霧正是國畫的兩大元素,透過黑煙與白霧在天空中創作,這是非常前衛的創意。




黑彩虹,西班牙,2005

蔡国强《彩虹》
瞬間彩虹,紐約,2003

蔡国强《龙卷风》
龍捲風,華盛頓,2005

天安门广场五色五环:为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作的焰火计划 2008 王晓溪摄影 蔡工作室供图
北京奧運開幕,北京,2008


除了煙火爆破之外,來有另外一系列的裝置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在視覺上大大地滿足了「中華符號」的意含,例如草船借箭、成吉思汗的方舟等,一眼就可看出象徵中國文化的符號。


草船借箭,紐約現代美術館,1998

Open in new window
不合時宜系列

http://www.tieliu.com.cn/tlys2/UploadFiles_7410/200809/20080905161248426.jpg
不合時宜系列
http://lh5.ggpht.com/_6nm7mk8C1Ug/STBvJuM-dXI/AAAAAAAABNM/t7uojxDTk7o/s640/GUO-QUIANG%20Cai%20%281957%29%2C%20Bon%20voyage%2010.000%20collectables%20from%20the%20airport%2C%202004%2C%20bois%2C%20bambou%2Cventilateurs%20et%20mat%C3%A9riaux%20divers%2C%20Ctre%20G.%20Pompidou%2C%20Paris9.JPG
Bon Voyage : 10000 collectables from the airport,2004
這飛機上有一萬支箭,這些箭不是真的可以射的弓箭,這些箭是旅客上飛機前所忘記托運而隨身攜帶的違禁品,有剪刀、小刀、美工刀等。可謂是創意十足的「現代版草船借箭」。

龍叫、狼叫成吉思汗的方舟,1996
http://humanities.cn/uploads/article/image/2006_headon_1.jpg
蔡国强个人回顾展I want to believe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开幕
透明的撞擊
今年2009年11月蔡國強將在臺北市立美術館進行個人回顧展,歡迎對這位國際知名的藝術家有興趣的道親可以前往參觀。

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

澳洲原住民藝術創作

撰文 / 攝影:郭怡均 老師
最近到南半球的澳洲旅遊,拜訪了位於墨爾本的澳洲國立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其中有一個區域全部都是收集澳洲原住民的藝術作品,格外吸引我的眼光,因為澳洲原住民的作品中,大量使用色彩鮮豔的元素,紅色,黃色,藍色,黑色,再加上融入許多傳統的原住民圖騰設計,使得作品呈現繽紛的樣貌還有少見的童真,讓人看了心情都不由自主的愉悅起來。
作品介紹:
  • 三個高個子&一位美女 (很有代表性的澳洲原住民木雕創作)
  • 澳洲國旗(用原住民的頭驢串成的,藉以表達原住民對於早期澳洲政府對他們的欺壓和踐踏,無聲的抗議)
  • 典型的圖騰
     
  • 色彩鮮豔的創作,內容大多和原住民祖先的故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