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者:賴韋光 老師

天書 Book from the Sky
1987
1987


展覽地點:ludwid博物馆, 柏林東亞博物館 / 德國
材料:綜合媒材裝置/ 手工刻版、印刷及傳統書裝籍釘
在文革時期,徐冰就以自刻方塊字的方式,開始創作新的漢字,在三年間,他一共刻了4千多個無人能懂的漢字。並用這些字印出了《析世鑒》這件作品(又稱做 「天書」),此作品是在大張的連續宣紙上印滿了他所造的新字,並以垂掛的方式鋪滿展場的天花板和四面牆壁,面積約有300平方公尺,在地板上則擺放120 套、一套有四冊的中國傳統線裝書,書中也全部用宋版印刷的風格,印滿了這些無人能懂的漢字。「天書」的第一次展出是1989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中展出。
英文方塊字書法入門Square Calligraphy Classroom 1994-1996


展覽地點: 哥本哈根美術館 / 丹麥
材料:宗合媒材裝置 / 被改成教室的展廳
方塊字也被稱為“徐氏新英文書法”,是藝術家設計的一種看起來像中文,但實為英文的新的書寫形式。藝術家以裝置藝術為理由,將畫廊改為推廣這種書法的教 室。教室中有黑板,課桌椅,筆墨書寫用具及教學掛圖。為此藝術家著有《英文方塊字書法入門》教科書和《英文方塊字教學》錄影帶以及傳統書法訓練所用的《描 紅練習本》。觀眾來到展廳,便進入了一個學習的場所。面對這些來自“英語文化的東方書法”,使參與者獲得一種從未有過的經驗。在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轉換 中,人們對文化的舊有概念受到挑戰,從而打開更多思維的空間,以找回認知的原點。
同時,藝術家收集了世界各地參與者的方塊字書法,做為“學生作業觀摩”,陳列於下一個被設置的教室中。
這件作品是為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學會.塞克勒國家美術館,貫穿全樓的旋梯空間設計的. 是一件永久陳列的作品.
此作品借用一則中國古老寓言故事轉化而來;故事中,一群猴子看見皎潔明月在水中蕩漾,它們想把月亮留住. 它們用長尾從樹上倒掛下來, 手牽手形成一個"猴繩"垂向水面,要取水中之月.但當它們的手一觸碰到水面時, 月亮就不見了. 作品詼諧地將人類永遠的疑問,通過中國的哲思闡述出來, 這在今天具有特殊的意義.
此裝置將二十一個不同語言,字義為“猴“的文字象形化(也可說是抽象化), 用“筆畫”一個鉤著另一個,由天窗頂端直到底層噴水池的水面,宛如一行連綿草書懸空而降.
猴子撈月 Monkeys Grasp for the Moon
2001
2001
這件作品是為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學會.塞克勒國家美術館,貫穿全樓的旋梯空間設計的. 是一件永久陳列的作品.
此作品借用一則中國古老寓言故事轉化而來;故事中,一群猴子看見皎潔明月在水中蕩漾,它們想把月亮留住. 它們用長尾從樹上倒掛下來, 手牽手形成一個"猴繩"垂向水面,要取水中之月.但當它們的手一觸碰到水面時, 月亮就不見了. 作品詼諧地將人類永遠的疑問,通過中國的哲思闡述出來, 這在今天具有特殊的意義.
此裝置將二十一個不同語言,字義為“猴“的文字象形化(也可說是抽象化), 用“筆畫”一個鉤著另一個,由天窗頂端直到底層噴水池的水面,宛如一行連綿草書懸空而降.